第一章据说“写《上林赋》,得意中人”。朱敏在24岁的年纪,
成为一家杂志社的基层编辑,她渴望爱情。她在自己的日记本写下--不知那个他,
何时能来。她也曾有过心动,但是喜欢她的她瞧不上,她喜欢的又不喜欢她。
所以迟迟没谈恋爱。她在下班后,认真抄写《上林赋》,祈求某天真命天子能出现。
朱敏所在的杂志社是以地理为基础,宣传基于地缘上的人文。她本来是在杂志社的武汉总部,
后被派驻到云南分部。那段时间刘亦菲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大火,她很感恩这次派驻,
并且期待着在云南遇见“许红豆”一般的爱情。云南的风光旖旎,色调五彩缤纷,云朵多变,
蓝天澄澈,蘑菇多样,植物高挺,空气清新。每个人心中向往的彩云之南都不一样,
但云南不会让你失望。朱敏没有跟风买网上《上林赋》抄写的笔和纸,
而是自己在笔记本上用最普通的笔书写。她想:这种祈愿主打心诚则灵。
况且她喜爱的作家七堇年写过:“要有最遥远的梦想,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日天寒地冻,
路远马亡。”所以,朱敏是爱简洁风的。她也爱真理。
第二章郝华是这家杂志社托人力资源公司在云南招的独家摄影师,签的是劳务派遣的合同。
两人怎么相遇的呢?一日,
郝华把自己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拍的云南局部地貌的美景发送给图片编辑,
图片编辑应上级要求,给郝华说需要配上一段文辞优美的简介。郝华心想:我只是个摄影师,
拍照就对了,咋写文还轮到我了?几番沟通无进展后,郝华来到了云南的杂志社分部。
有些草率地问接待处图片编辑是谁,接待处回答:“请问有什么事吗?
”郝华交代清楚事情原委后,接待处说:“那我打电话帮您问下图片编辑张姐有没有空?
”顿了几下,接待处说:“有空,请登记一下信息后再进入。
”郝华无意间在登记时看到旁边的正式员工签到表,看到序号有20人出勤,
他以为今天是可能有什么会议,所以还不止在门外进行打卡,需要用手写的方式签到。
进去之后,郝华发现会议刚结束,是上午10点半,看到有人陆续回工位。
他注意到几个女生快速冲出来拿奶茶外卖又继续回到工位,边喝边打字。
郝华心想:“到底是正式员工,还可以工作中间喝奶茶,不像他,派遣人员,
大多数在外奔走拍照,回来只能在自己的电脑上处理照片,有事才能来一趟杂志社。
”除开摄影师的工作性质,还有就是即使杂志社允许给他一个工作台,但他爱自由,
不愿拿着低人一等的工资与正式工一同坐在办公室里。张姐和郝华差点吵起来。
张姐说:“上面要求,没办法。”郝华:“但我专职是摄影师,不是图文编辑。
”张姐:“我明白,但上级要求要加上摄影师字从自己角度写的图片简介。
”郝华:“我不会文字那玩意儿,写不出来。而且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您也知道我只是一个派遣工。”张姐:“深深理解,但我还有这么多活儿,要排版修订等,
其他摄影师我也这么要求的,要不你问问其他摄影师怎么办的。”郝华:“对不起,
人缘不好。”张姐:“那就实在没办法了。”张姐把头偏向办公室外的普通办公区域。
郝华心生一计:既然这个杂志社里那么多小编,总有一个不忙的,找一个空闲的帮我写。
此刻,郝华狡黠地扫视普通办公区。正好,朱敏突然口渴,准备站起来接水。
郝华以26岁的男人目光迅速打量这个从未谋面的女孩,看到她清澈的双眸和简约的搭配,
一个黑辫儿从头顶延伸到发尾,郝华突然不是狡猾的笑,而是欣赏的笑:“就她了。
”第三章郝华开始遵循成人世界的先礼后兵,先友善地走到朱敏面前,半鞠躬,
用洪亮的嗓音说道:“**姐好!”朱敏不理他,见惯了搭讪的套路,心想:有屁快放。
郝华觉得先礼不行,那就后兵。又缠着朱敏,装出一副无赖的样子,说:“帮个忙呗!
帮我写个图片简介。”朱敏还是不说话,经过大学四年的锻造,
每个人似乎都学会了非特殊情况,不能无偿帮人。郝华心想:“这人好难搞啊!要不换个人?
算了,没时间了,下午还要去出外景。那就糖衣炮弹吧!”郝华说:“给你买一杯奶茶,
好不好,漂亮的**姐?”朱敏心想:这回在点子上了。便说:“要写几张?
”郝华回忆了一下说,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朱敏:“8张?”朱敏:“一杯可能不够哦~。
我工作是按时间算钱的。”郝华作出一副痛下血本的表情:“连续三天,给你点一杯。
”朱敏看他也不吝啬,说:“好!”郝华:“那加个微信,把姓名、电话、口味发给我。
”朱敏犹豫了一下。郝华见她迟疑,说:“我又不是什么坏人,我是你们单位的派遣工。
”朱敏:“好吧…。”郝华申请加朱敏为好友,两人的故事正式开启。“我是郝华。
”“我是朱敏。”郝华给朱敏发了8张图片,说每张图片写150字左右的简介。
朱敏回答:“茉莉烤奶,常温,五分糖。”成人世界的关系就这么利益化,
朱敏也时常反思自己,有时在职场上会不会太冷漠了。但没办法,每个人在工位上各执心事,
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郝华是个浪漫主义的自由爱好者,跟他的职业很配。
郝华心想:“这姑娘,跟我一样,很少寒暄,直奔主题,好,也不好。
”朱敏给星空照片配文里写了一句话--在亿个宇宙光年里,
总有一片星光我们共看;给油菜花照片配文里写道--太阳金灿灿,油菜花金黄,
它应该在致敬公平的阳光,不论沟沟坎坎,也不论贵贱高低,都照射到需要的人和物上,
油菜花也有漫山遍野的心愿,陪你几秒的相机咔嚓,
是它的心语;给无人机拍的梯田俯视图配文里,有句话是--梯田,
是上下五千年农耕文明里的银河系,它包含了无数先人耕种的智慧,
不计其数的人踩过其中的淤泥,只为养活中华的一大家子人。郝华觉得朱敏文采斐然,
便夸赞她:“不做文学社的编辑可惜了”。朱敏说:“奶茶记得送到。
”郝华霎时间面容耷拉下来,发消息道:“喂,你的文字这么好,怎么对人如此寒心?
”朱敏心里也大为震动,发消息回答说又像是在喃喃自语:“是啊,我怎么能如此寒心?
有位作家写道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怎么才24岁,就已这么衰老。呜呜呜!
”郝华听见信息那头的朱敏哭了,哭得很伤心,像小孩子失去了快乐。
连忙劝慰:“不好意思,我说话不经脑子!”朱敏已经不回消息了。朱敏在哭,哭得很大声。
或许只有同时信奉儒释道的中国学生,会思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朱敏在反思自己是否舍弃了自己的道义和本心,
她本心是一个多么阳光温和善意的女孩啊。此回云南行,朱敏内在的小孩又被郝华唤醒。
至此,朱敏和郝华熟络起来。郝华除了给朱敏点奶茶外,还给她买烧饵块,
说是把她说哭的愧疚。别说,云南的男孩大多也是讲点义气的,一般不会刻意把女孩弄哭,
若不小心,那得赔罪。第四章朱敏以为事情就这样了,以后在熟络,
也应该只是线上的好友罢了。可事情还没完。郝华还有很多图片需要朱敏配文。
本来简单的30字以内的他可以自己配,但因为很欣赏从武汉来的总部女孩,所以借配文,
跟她多多接触起来。从开始的奶茶,到后面的约饭,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
朱敏逐渐适应云南的生活了,开始不想回武汉的家。在有一年国庆节没回家后,父亲休年假,
母亲刚退休,来云南找她。妈妈问:“小敏,你为什么放7天长假不回家啊?
”朱敏:“妈妈,因为…要和朋友约饭,还和同事在周边游历。”爸爸:“哪个朋友啊?
你有男朋友了?”朱敏一害羞:“哪呢?只是朋友。”爸爸:“小敏,说实话,
我只允许你找武汉本地的对象,实在要找外地的也应该找长沙的,也离得近,都是省会。
小说《有风却无你》 有风却无你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
《朱敏郝华》小说章节列表免费试读 有风却无你小说阅读 试读结束